中山大学与广东汉剧院携手打造《白门柳》 8月21日,中山大学中国非物资文化遗产研究中心与广东汉剧院在中山大学举行了“合作打造汉剧《白门柳》精品工程签约仪式”,迈出了戏曲理论研究与舞台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步。此次合作旨在发扬广东汉剧的优良传统,发掘其在唱腔、念白、角色、程式等方面的传统特点,改进表演手法,把广东汉剧这1古老而优美的剧种从濒危的边沿中挽救出来,重新焕发其应有的活力。据泄漏,双方将会共同对广东汉剧《白门柳》进行改造,中大方面主要参与剧本修改和剧目重排的各项工作,而汉剧院方面则会在编排进程中充分尊重中大方面提出的理论指治白癜风哪个医院最好点,在舞台、表演艺术上精益求精。据了解,此次合作有着深入的渊源。近半个世纪前,中大历史系教授、著名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中大康乐园居所完成了具有历史传奇色采的人物传记《柳如是外传》。上个世纪8九十年代,从康乐园中走出来的中大校友、当代小说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历经近十年艰苦创作,完成了以柳如是为主角的长篇小说《白门柳》。而根据儿童白癜风的饮食小说改编的汉剧《白门柳》又是由中大牛津班的学生、汉剧院院长李仙花担负主角,中大校友张维担负编剧。由此看来,中大与《白门柳》确是有着“不解之缘”。其实,早在6月份,汉剧《白门柳》就在中山大学演出,并遭到千余名观众的热烈好评。但同时,很多观众也表示之前对汉剧并没有了解,从来没有看过汉剧。与粤剧、潮剧并称为广东3大剧种的广东汉剧缘何没有引发社会的重视,反而渐渐式微?广东汉剧赖以生存的一方热土梅州,地处经济欠发达山区,剧院人才培养、剧目生产面临资金匮乏的窘境,加上市场的不成熟、演出条件的制约、宣扬力度的不足等客观因素,造成了广东汉剧目前的局面。中大与汉剧院这次合作,为汉剧复兴提供了契机,可望创建一个“舞台实践带动戏曲理论发展,戏曲理论指点舞台实践”的共赢模式,摸索出“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的非物质文化保护新道路。 |